南 岳 祭 茶 大 典

发布时间:2020.08.28 点击量:

南岳盛产云雾茶,早在初唐就列为“贡茶”献入皇宫,誉满京都。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《茶经》中云:“茶出山南,生衡山县山谷。”而南岳祭茶大典是南岳人民在长期茶叶生产形成的以敬神、祭茶为内容,以儒礼、屈原骚体开文、祭祀,含有历史、宗教、民俗、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。南岳祭茶起源于唐天宝年间(约公元740年),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。明周高起在《洞山芥茶系》中写道“又唐天宝中,稠锡禅师,名清宴,卓锡南岳。涧上泉忽迸石窟间。字曰珍珠泉。师曰:宜瀹吾乡桐庐茶。爰有白蛇衔种之异。南岳产茶不绝,修贡至今。方春采茶,县令躬享白蛇于卓锡亭,隆厥典也。后来檄取,山农苦之。”“隆厥典”即为采茶祭祀。此后上千年间,南岳沿袭了采茶祭祀的风俗。

由于南岳衡山自古是中国南方的祭祀活动中心。《尚书.尧典》记述,舜帝“五月南巡守,至于南岳,如岱礼。”对此,司马迁在《史记.封禅书》中也予以了证实。而茶叶盛产华夏之南,被称为“南方嘉木”,衡山作为中华五岳中唯一地处南方的敕封之岳,也是五岳中唯一产茶的山岳,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天下茶人祭茶拜岳的不二之选。明代以后,南岳祭茶与朱子理学结合,其社会地位和文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。历代官府的不断参与和南岳儒、释、道三教共存共荣的独特文化背景,使这一民俗祭祀活动逐渐融合了官方祭祀、宗教法会、敬天祭祖等各种传统文化,发展成为中国农事的重要祭典活动。

     南岳祭茶大典传承千年,解放前经历代茶农相传至康和声老先生。大典在解放后一度因政治原因中断了数十年,几近失传,幸而南岳本土文化学者唐未之老人从老一代茶农那里搜集、整理和继承了南岳祭茶的传统仪规,并把它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罗步庵。罗步庵又悉心传授给南岳著名文化学者旷顺年。2007年,在湖南南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的资助支持下,唐未之、罗步庵、旷顺年、胡寅等召集成立南岳茶文化研究会,组织活动队伍,恢复了“南岳祭茶大典”活动,得到了南岳群众的热烈拥护,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。从此,南岳祭茶大典连续举办了七届,活动影响不断扩大,活动仪规不断规范,在21世纪重现了南岳祭茶大典绵延千年的古风古韵。这就是南岳祭茶大典的历史渊源。


南岳祭茶大典一般于每年4月上旬举办,历时一天。现在的祭茶大典主要由湖南省茶业协会、南岳区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,南岳区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承办,省、市、区主管茶叶或农业生产的各级官员,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等各主要产茶地的茶业人士参与。

南岳祭茶大典的主要过程是:第一,开山仪式。 在锣声和幡旗的引导下,参与祭茶大典的各界人士和茶农们延传统路线进入南岳毗卢茶园,随着茶农的开山号子响起,人们按照古老的仪规,敬献鲜果、敬献三牲、宣读祭文、礼拜茶神、酒祭山神,随着民间歌手唱响“岳北山歌”,采茶女开始在晨露中采摘当年的第一叶春芽,这头班新春将作为“圣茶”被恭送到山下的南岳大庙进行祭祀。

  期间,要按照传统,使用香楮等祭品,以示敬天;使用簋、爵、炉等为祭器,以示尊神;以锣鼓号为祭乐,以示唤醒神灵。

  第二,祭茶大典。上午9点58分,刚刚采摘制作好的头班“圣茶”由南岳茶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从深山茶园送至南岳古镇的御街牌坊,由主管农事的县级官员转交给南岳大庙棂星门前的市级官员,他们严格按照传统献祭的程序和线路,穿过古代只有皇帝或其特使才能通过的魁星阁、正南门、御碑亭,将圣茶传送到嘉应门前等候的省级官员手中,再由省级官员将圣茶敬献在主祭台上。此时的南岳大庙正殿前坪,五岳旌旗迎风招展,代表“茶祖、茶神、茶人”的炎帝神农氏、圣帝祝融氏、茶圣陆羽神位分列而立,来自佛道教的高僧高道宝相庄严,古乐与颂经声回荡庙堂。南岳祭茶大典邀请嘉宾为醒狮点睛、行礼上香后,由儒家代表宣读并焚烧祭文,由佛、道两教的高僧高道为圣茶诵经加持,儒释道三教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南方之神的敬仰、对新茶丰收的期盼、对茶和天下的祈愿。最后,与会嘉宾遵循祭祀仪规依次取得圣茶后上正殿敬茶,祈求茶品上乘、天下富足。

     随着时代变迁,存续了上千年的南岳祭茶大典正逐渐消逝。尽管在南岳有识之士的发掘整理下,祭茶大典于2007年被重新恢复,并连续举办了10届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有的承传人都已年龄偏大,年轻人又大都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,加上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,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正面临消亡的厄运。目前在世的代表性承传人仅有年过七旬的罗步庵等 2 人。

南岳区委、区政府已经将祭茶大典列入了5年保护计划。



友情链接:

主办单位:衡阳市南岳区文化馆

南岳区文化馆微信端